发布时间:2024-09-02 15:21:28 来源:金年会jinnian6766
业界近年来反复提及的互联网“下半场”即“产业互联网”,与另一个相近概念“工业互联网”对应的英文都是“Industrial Internet”。 有意思的是,“Industrial Internet”这个概念的提出者——美国通用联合多家世界知名企业组成的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已于2021年正式改名为美国工业物联网联盟(Industry IoTConsortium)。
《中国制造2025》中也多次提及工业互联网,并把“工业互联网”作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这一定位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Industry 4.0)、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AdvancedManufacturing)等概念的内涵类似,都强调一种基于数字技术和物理系统相互连接的制造方式,通过价值链上实时数据共享和智能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践和政策反复强调的“工业互联网”或者“工业4.0”已经有相对明确的内涵了,为什么还要提“产业互联网”呢?
我们认为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实践领域不论是针对“消费互联网”提出“产业互联网”,亦或是更强调“产业生态”的角度提出“产业互联网”,均试图跳出“技术变革驱动的智能制造”这一限定,更多聚焦于整个产业的转型。
产业转型的问题需要纳入产业结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如产业中的规范、惯例等)、产业生态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如员工、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等)等因素来考量。
另一方面,理论和政策领域也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局限性:只关注通过产业链特定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来提升效率,忽略了社会平等、可持续等相关社会发展议题。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这一概念提出十年后,2021年欧盟正式提出“工业5.0”的概念,在“工业4.0”的基础上,纳入员工、社会、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从“更加效率导向”向“更加公平导向”转型,旨在推动以人为本、可持续和韧性为核心的产业系统建设,指导产业发展新范式的建立。
本文聚焦于“产业互联网”,在明确基本内涵后,初步探讨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特征和构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对面向“工业5.0”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实践探索提供一些新思路。
业界提到产业互联网时,往往直接联想到消费互联网。这与中国近年来以用户端为主要切口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实践密切相关。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平台近年来从用户端出发,直接连接消费者和产业链下游的各类分销商,并逐步延伸到产业链中上游,逐步改变传统产业生态。在这一视角下,消费互联网更多关注于需求端的规模经济,当其向产业链后端延伸时,将面对参与主体及产业资源的复杂性带来的极大挑战。于是,产业互联网这一概念诞生了,它更加聚焦于供给侧产业生态的重构。
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等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新增长》一书中基于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对比来强调产业互联网更聚焦于供给侧的价值链重构。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和清华大学朱恒源教授也在《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一书中指出产业互联网是“一个以互联网为‘连接’、深度融合传统产业且与之共生的新生态”,强调其“生态”属性。
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另一股重要力量是扎根产业实践的龙头企业和创业企业。以海尔集团的卡奥斯平台等为代表的产业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产业资源和数字化转型经验,不断尝试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来重构产业生态。创业公司切入产业痛点,以持续的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数字产业化应用,逐步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重构产业生态,如化纤产业君方科技的化纤邦平台,玻璃产业火山口科技的聚玻网平台等。
此外,政府也成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例如,浙江省推出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发展思路正是尝试贯通生产端与消费端,融合政府侧和市场侧,以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建设和政府经济治理的重要尝试。
这一类实践更多是在“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基本逻辑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在新近中国制造相关政策文件(《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1 版》)中,工业互联网被定义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从这一界定不难看出,与工业互联网更强调技术导向、更关注单个企业和(或)产业链上特定环节效率提升不同,产业互联网更加强调产业导向、更聚焦于产业生态重构、更加关注产业生态内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主张。
我们认为,“产业互联网”这一概念中的“产业”所表达的内涵与新制度理论中的组织场域类似,指由产业链上各类资源、各类组织等共同构成的一个生态体系。基于此,产业互联网就可以被定义为:由数字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信息物理系统、认知计算等)对产业链上各类资源和组织进行连接和重构,提升产业效率、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所形成的新制度结构。
面向“工业5.0”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结合上文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我们把产业互联网平台界定为:基于数字技术重构产业链上各类资源和组织的连接方式,为产业生态中多样且相互依存的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交互支持,为生态中不同组织开发互补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这一定义与“工业5.0”的导向有密切关联。在“工业5.0”框架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需要将人的需求和社会的利益纳入到系统架构的设计和实施中,达成可持续、以人为本、韧性的产业系统。基于此,面向“工业5.0”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可能具有五个典型特征。
第一,产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技术架构为基础。产业互联网平台是产业的准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其技术架构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分解,允许模块相对独立地共演。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架构一般由底层基础设施平台、中间层数据平台和上层应用平台组成。底层基础设施平台包括应用开发所需的行业中枢节点和行业中台。行业中枢节点是各类数据的融合区,行业中台主要包括数据中台和 AI 能力中台。中间层数据平台回答数据归集、数据标准化、数据分析等问题。数据来源由企业内部端、企业供应链端、企业市场需求端、政府端与公共资源端等组成。上层应用平台由面向产业和企业两大场景的应用模块以及各类门户和接口组成。产业应用模块主要围绕产业链图谱构建、政策服务等方面的业务需求展开;企业应用模块主要围绕新智造技术、共性技术与交易服务等方面给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第二,产业互联网平台包含各类组织和资源。产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的节点可能是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或供应商的某个具体设备,也可能是接入产业平台核心组件进行互补产品和服务开发的互补企业,还可能是价值创造到价值传递和价值捕获过程中涉及的研发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亦或者是实现价值转化的终端用户等。这些不同的节点为产业互联网平台贡献了不同的数据,也从中获取了不同的价值。同时,不同的平台参与者在平台中的利益诉求不同,比如供应商希望借助产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大量终端消费者,以快速触达目标市场,实现产品商业化;互补企业希望借助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大量数据和核心组件,有效洞察产品和服务创新机会,高效开发互补性产品和服务,从而紧随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繁荣发展获益;终端用户希望借助产业互联网平台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的集成优势和供需匹配优势,获得高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因此,平台主需要协同和整合不同参与者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创造性地设计出一套集成复杂任务且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达成不同参与者的利益诉求。
第三,产业互联网平台是不断演化的元组织形态,具有生态系统的特征。产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大量参与者,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基于独特互补性(一个组件没有另一个组件就无法正常工作)和超模块互补性(其中一个组件越多,另一个组件的价值就越大)形成相互依赖关系。正是由于参与者间这样松散耦合的关系,产业互联网平台总能快速响应终端用户的需求。当终端用户的需求发生改变或者出现新的需求,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各类参与者会自动形成新的连接、以新的价值创造方式满足这些需求,故产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类生态系统的元组织,即“组织的组织”。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围绕特定价值主张连接多个组织、参与者、活动和界面,建立一整套治理机制来协调整合各类参与者,寻求多样性参与者之间的“协同一致”来实现价值共创。
第四,产业互联网平台兼具市场中介和创新平台的价值创造方式。一方面,产业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核心组件、接口和边界资源,赋能参与者开发互补解决方案。例如,化纤邦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汇聚行业内外部数据,为金融机构向化纤加弹和纺织企业放贷提供标准化授信评估服务,为加弹企业和纺织企业采购提供价格预测服务,为智能布匹检测设备公司开发产品提供数据服务。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平台也可以提供一个交易市场促进生态系统参与者之间交互,降低交易成本。例如,舜云互联为平台上的参与者提供集中采购服务,帮助小微企业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第五,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考虑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产业互联网平台应该设计以人为本、支持人机协同合作的应用,把劳动力福祉、生态效益和社会发展纳入考量范围。例如,三大建筑主材之一的玻璃产业,上游原片生产极为集中(全国不到200家),非标易碎的特点又使得下游流通环节非常分散(数十万家),二者的不匹配带来玻璃库存、切割加工、运输等过程中的极大浪费。聚玻网正是从这一点切入,利用数字技术建立系统,开展直营采购,促进交易撮合,优化玻璃物流,数智赋能工厂,优化了产业生态,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互联网平台如此庞杂,要如何才能成功打造呢?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特征,结合中国典型产业实践的一些探索,按照“战略设计—落地执行”的思路,我们初步总结出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五大要点(见图3)。在战略设计层面,要绘制战略蓝图,明确价值主张。在落地执行层面,要基于价值创造方式来设计平台功能,搭建再生性技术架构激发数据网络效应,打造治理体系协调各类参与者。以上措施有助于以人为本、可持续和韧性的产业生态构建。
产业互联网平台具有生态系统的特征,意味着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有一个强调共生共赢的生态战略作为指引。因此,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首先要明确生态战略蓝图,所谓谋定而后动。生态战略蓝图的基本意涵是以共生共赢为原则凝聚客户、供应商、生产商、竞争对手、政府等各类参与者。作为电机产业的龙头企业,卧龙集团推出的舜云互联产业互联网平台“秉持共享共赢的生态合作理念,携手各行业与领域合作伙伴实现用户体验迭代、生态各方增值分享的双价值循环”。
如何绘制生态战略蓝图?首先要系统评估产业现状、展望产业未来。可以邀请产业领袖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厘清产业发展的趋势,准确描绘产业未来的宏大蓝图。这是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起点。只有清晰掌握产业发展趋势,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时才能顺势而为,提高产业互联网平台成功的概率。其次,明确战略目标。在确定产业未来蓝图后,平台企业需要明确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战略目标,即产业互联网平台在未来产业格局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功能、达成哪些目标。最后,规划战略路径。根据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战略目标,设计恰当的战略实施路径,循序渐进地达成这些战略目标。
绘制生态战略蓝图的同时应该明确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价值主张。产业互联网平台之于产业的价值和意义为何?这是启动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时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只有明确了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主张,才可能从产业中获得生命力,也才具备吸引各类参与者(终端用户、供应商、互补者、价值支持者、价值投资者等)的基础。
识别核心价值主张的一个常见思路是系统识别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痛点。例如,白茶产业常见的痛点包括底数情况不清、以假充数频繁、农资管控困难等。针对这些痛点,白茶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价值主张设定为“白茶产业一张图、生产监管一本账、品牌保护一个标、未来农场一体化、白茶服务一件事”,通过绘制产业地图,设立茶园数字身份证,安装检测设备,统一管理安吉白茶产区分布(茶园面积、所属主体、种植品种等),一键溯码进行产品全程追踪等措施,大大缓解了产业痛点。针对具体的产业痛点,需要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禀赋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将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融入到对产业痛点的回应当中,快速实现市场价值。
赋能交易和创新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创造经济价值的两大基本方式,赋能政府治理则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交易赋能方面,产业互联网平台具备市场中介功能,平台企业为平台生态系统内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易市场。例如,产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交易流程的自动化(自动匹配买家和卖家、自动处理订单等),从而加快交易速度;通过对大量交易数据的分析,平台企业可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和趋势,帮助供给侧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和效率。聚玻网聚焦玻璃产业上游集聚下游分散带来的产能利用低、库存成本高、运输成本高等交易成本问题,从交易环节切入产业供应链,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玻璃+互联网+金融+物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综合易和服务平台。
产品创新赋能方面,产业互联网平台汇集了横向产业链(创新创造到创新商业化、产品生产到产品交易等)的各类数据,也沉淀了产业纵深方向(如生产设备或交易环节等)的各类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对汇聚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向生态内第三方提供标准的核心组件、接口和边界资源等,帮助平台企业和生态参与者深入挖掘用户需求,为产品研发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政府
治理赋能方面,产业互联网平台在触达产业企业、归集产业数据、监测产业运行等方面都存在天然优势,因此,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地向政府治理部门开放部分数据和接口,帮助政府有效治理产业也是一个价值创造方式。通过平台数据共享和信息整合,政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更加
科学合理的政策。同时,平台企业也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推动政策落地实施,助力产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例如,乐清电气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构建电气产业链数据中心,首先赋能企业提升交易效率,通过平台交易中心,提升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其次赋能产品创新,通过提供智能化设备,打通研发设计智能生产等环节,使企业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最后赋能政府治理,通过实现省、市、县贯通部署与应用,支持各级单位实时调取电气产业链大数据,完善碳画像、碳治理等模块。夯实再生性技术架构产业互联网平台功能的实现需要依靠平台企业激活数据网络效应的数字创新能力,这也是夯实再生性技术架构的核心任务。
数字创新能力包括如下三种。第一,数据生成能力。产业互联网平台颠覆了传统产业格局和产业范式,以全新的方法、流程和模式达成不同参与者的价值诉求。要重塑供给侧的产业链,有必要从新方法、流程和模式中生成和沉淀关键数据。第二,数据汇集能力。产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大量参与者、产业企业设备以及流程检测传感器,平台企业同样需要汇集这些数据。第三,数据应用能力。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成、汇集了大量数据,一方面需要发挥数据网络效应,结合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等数据挖掘方法,获取某个环节或某个节点数据的价值;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先进的数据融合工具(如AI大模型等),从多样性关联数据的融合中获取价值。
以君方科技构建的化纤邦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例。化纤邦自身沉淀了大量交易数据,涵盖行业内数万家企业的产能、偏好、地域、热门交易品种、行业供需情况、交易量及交易价格等数据。同时,化纤邦还凭借在行业内的良好口碑和强大影响力轻松获取了大量详细甚至非标的行业数据和内部信息。
此外,化纤邦还从全网抓取期货、股票市场以及现货商品(石化、聚酯、氨纶、锦纶、纱线等)行情等数据。通过整合这些数据,化纤邦为产业提供化纤行业交易景气指数、产品价格行情预测和今日市场产销经营日报等产品和服务。
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存续下去的关键。打造一整套产业互联网平台治理体系有三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一是规范互通标准。制定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互联互通规范,包括加强产业互联网平台接口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具体接入、监管、中止规则的建设,制订数据迁移的规范和准则等。
诸如此类的规范建设不仅有利于持续扩展和优化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功能,还有利于构建公平、有序、开放的平台环境。二是完善安全保障。海量产业数据是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财富,同时也是其安全发展的隐患。加强数据安全备份、强化数据泄露保护、优化交易数据脱敏等都是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是开放多元共治。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开放的平台,参与者具有多样性,平台企业与各方参与者的利益紧密耦合在一起且关系复杂。在建设早期可以采取单一治理模式,但长远来看,平台企业有将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成准产业基础设施的必要性,因而也有必要开放治理权限,建设多元共治的机制和模式。
上述五个关键要点总体呈现了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基本闭环,绘制生态战略蓝图与明确核心价值主张两个关键步骤聚焦战略制定,设计平台功能、夯实再生性技术架构和完善平台治理体系则属于战略的落地执行。需要强调的是,设计平台功能、夯实再生性技术架构和完善平台治理体系是一个共演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持续强化在产业痛点场景中的应用,持续提升产业参与者从产业互联网平台获益的能力,尽量占据产业生态中的“瓶颈”环节,将自身打造成产业的准基础设施,真正构建起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优势。
现有实践对“工业5.0”核心要义的响应远远不够。在“工业5.0”框架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将人的需求和社会的利益纳入到系统架构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达成以人为本、可持续、韧性的产业生态系统。
首先,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需要超越信息-物理系统,迈向人与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产业应用中深度融合人-信息-物理系统。现有产业互联网平台基于“替代逻辑”强调“机器换人”,多聚焦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建设;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需要基于“增强逻辑”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在整个产业生态系统中人和机器智能如何分工,人类如何聚焦于更具创造性、长期性、高价值的工作,人机协同如何实现混合增强智能,智能制造等带来人的安全、隐私、个人发展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其次,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需要更关注“人类-地球-繁荣”的理念,兼顾经济效益、人类福祉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现有部分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已经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作为重要考量要素。未来产业互联网建设需要进一步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纳入进来。例如,作为产业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平台如何赋能产业生态中的中小型企业绿色和创新发展,减少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再如,产业互联网平台如何在社会贫困解决、气候问题等更大的社会问题上有所作为?
最后,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更加关注产业生态系统应对各种颠覆和危机的韧性。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需要从过去专注“端到端”的全价值链跃迁到“可靠、响应、敏捷”为基础的韧性价值链。
总之,“工业5.0”预示着一个更加可持续和有韧性的产业未来。通过推动以人为本、可持续和韧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