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案例

金年会官方网站入口

CASES

数智中国2029|史丹:产业组织网络化平台企业角色重要

发布时间:2024-09-14 06:14:06 来源:金年会jinnian6766

导读:

  2024年9月6日,澎湃研究所举办“数智中国2029: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研讨会,邀请了朱嘉明、史丹、彭文生、郑磊等知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数字经济与新兴信息技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史丹发表了题为“数字时代的产业发展趋势、特征和政策建议”的主旨演讲。她指出,数字正在深刻重塑现代产业,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面对增速波动、基础设施差距以及产业转型基础薄弱等挑战,史丹建议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和加强数字人才培养,以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正迈入第四次工业,即数字的时代。与前三次工业——蒸汽、电力和信息——不同,数字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或技术突破,而是以一种通用技术的形式,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这种变革的核心在于,数据已经成为与资本和劳动力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推动了整个经济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纵观历史,每一次工业都引发了特定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蒸汽促生了机械、加工和纺织等行业;电力带来了自动化流水线过程工业的迅速崛起;信息则催化了航空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这些都是以非通用技术的突破为主导,推动了某一行业的变革,并间接带动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然而,数字的独特性在于其作为一种通用技术的全方位应用。数字技术不仅推动了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深入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这种技术变革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打破了传统工业中某一行业独领的模式,促使整个产业链进行数字化升级和转型。

  与此同时,数字要素与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或天然气等传统生产要素存在显著的特性差异。它具有非排他性、非损耗性和规模报酬递增性等特点。这意味着,数字要素可以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同时使用,不会被耗尽,且其价值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多而增加。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有助于扩大生产、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还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进而从基底上变革传统的经济活动方式、经济运行规则和治理方式,正因为如此,数字在影响深度和广度上远超以往的工业,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时代,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刻变革,呈现诸多新特征。这不仅重塑了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也为全球经济的未来增长注入了新活力。

  首先是数字产业的崛起和产业数字化的加速。由于数字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逐步由自然资源要素产业、金融业转换为电子信息产业。这不仅推动了新兴产业的繁荣,还通过技术创新显著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现在,全球数字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已达到20%左右,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企业不仅需要开展数字化运营,更需要通过数字化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此过程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企业能够进行更为精准的智能决策,从而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智能制造为例,其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并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这种数字化的进程,不仅提升了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还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高效循环。

  数字经济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融合式发展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传统的分工模式正被打破,产业融合、产品融合和市场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众多新业态和新模式,改变了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例如,数字技术加速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缓解了制造业的长尾效应,并有效抑制了过度服务化的现象。这种跨界融合正在模糊三次产业之间的界限,促使经济理论框架需要重新构建,以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变化。

  此外,产业链协同发展与平台企业的重要性在数字经济中日益凸显。产业组织方式正在从传统的垂直分工模式,演变为更加网络化和平台化的分工体系,平台企业因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高效对接市场供需,甚至能够影响市场价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然而,随着平台企业的飞速发展,如何有效监管这些平台以防止垄断行为的出现,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最后,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转型成为数字时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数字产业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绿色低碳发展的压力。尽管数字技术提升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但其高耗能特性导致能源需求大幅增长。因此,未来的产业转型必须向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以实现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发展。

  尽管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亟需通过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应对和克服,以进一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数字经济增速波动较大,城乡之间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差距显著。尽管中国数字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城乡之间仍然存在较大鸿沟,尤其是在触网率、数字技能普及和工作业态的数字化转型上。经济增速的波动和不均衡不仅限制了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还导致市场占有率不高,产业链较短,数字产业引擎带动力不足。这些问题共同削弱了中国数字经济在全球竞争中的整体实力。因此,当前迫切需要通过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布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较为薄弱,核心技术和第三方服务供应不足。在关键技术方面,智能传感器和核心工业软件等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仍然依赖于进口。当前,美国、日本和德国占据了全球传感器市场的70%左右,而中国仅占10%,这一现状显然不利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此外,市场缺乏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关键任务集中起来,并能实现“总集成”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这使得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难以找到一站式解决方案。要应对这些挑战,必须通过实施举国攻关,强化数字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韧性,推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自主可控。同时,鼓励平台企业通过大数据平台、开发者平台和开源社区等载体,促进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推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

  此外,数字人才缺口巨大,体制机制和行业监管尚未完全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也是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数字化运营、大数据分析、商业智能深度分析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却供不应求。当前,数字化运营人才仅占7%,而大数据分析、商业智能深度分析等人才的占比更是只有5%,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要缓解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投入,完善数字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优化数字技术研发投入结构,以基础研究投入带动数字技术的应用研究发展。通过培育和引进人才,打通数字创新链、数字人才链和数字产业链,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政策的最大效用。

  在市场层面,数据壁垒依然存在,数字要素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尽管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数据孤岛和平台垄断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阻碍了数字要素在各个产业之间的流通与共享。因此,必须通过提升数字技术渗透率,连接数据孤岛,打破数据壁垒和平台垄断,营造有序竞争的市场和营商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流通。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确保产业链数字共享的顺利实施,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总结来看,数字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还催生了新型生产要素——数字要素,对产业升级、资源配置和绿色协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中国的数字经济在全球已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面临关键技术突破、人才培养和市场规范等多重挑战。未来,中国需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和跨领域协同,确保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并实现高质量发展。